也是废物一个,难堪大用。
最让丘志清无语的是,上次在蒲坂城蒲津渡,搞事情的。
叫王定,太原王家人。
这次在潼关风陵渡搞事情的,叫杨定,不会又是弘农杨家的吧?
思及此,丘志清瞥了一眼,正一脸和善笑意看着他的王允。
心中顿时便明了三分。
这些人,真真是,手伸的好长!
“使君貌似有什么紧急之事,需要处理,不若我等改日拜访,如何?”
看着王允这副,我完全是替你着想,你可不要不识时务的样子,仿佛全不知情一般。
“司徒哪里的话,些许小事,怎能抵得过陛下的安危。”
确实是不算什么大事,河东有宗浪镇守。
不过击退杨奉,可是将杨奉挡住,等到上党的援兵,还是不成问题的。
至于粮草问题,徐荣岂会不考虑?
早在他们出发前,便预设了两条粮道。
一条,便是走河东郡的蒲津渡,这是大家都熟知的,也是最方便的一条道路,另外一条,便是走平阳郡的龙门渡。
龙门渡位于汾水,与大河的汇入口。
正好从晋阳,便可以将军粮顺河而下,运抵军中。
只不过相对于此,河东的运输较为方便。
这才将河东郡作为此次作战的大后方。
王允亦是没想到,丘志清会说出这番话,不由心中担心,不知道,是否那边出了什么问题,没能攻入河东腹地。
断了丘志清的粮道。
至于为什么不担心丘志清在关中就地劫粮。
并不是说相信丘志清人品。
毕竟这个年头,纵兵劫掠,动辄屠城,这才是常态,这种野蛮暴戾的手段,直至清军入关,太平天国时期。
仍然时有发生。
只是到了北洋军阀混战之时,才少了不少。
哪怕是常凯申围剿各个苏区之时,屠村亦是不少见。
后世所谓世界灯塔,哪怕步入千禧年,依然没少干。
只不过大家都隐藏的比较好而已,因此才有了那句流传千百年的话:宁为太平犬,不做乱世人。
乱世,是英雄们的舞台。
却是逼迫着无数无辜的百姓,一起上台表演,沦为他们的背景板……
因此,王允也是不相信